——依法治藏共創(chuàng)和諧的甘孜實踐

圖為我州開展送法進寺活動。本網資料庫
■ 本網記者
從2013年開始,以“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為目標,一場生動的“依法治藏”實踐,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廣袤的甘孜大地徐徐鋪開,“法治”逐漸成為藏區(qū)百姓最熟悉的詞匯。
人人學法,法律意識深入人心
“現在當地的大貨車都懸掛起了規(guī)范的車牌,更遵紀守法,我們的安全感增強了。”今年國慶假期,前往甘孜自駕游的成都市民何先生說,幾年前一些貨車無車牌或車牌懸掛不規(guī)范也強行上路,存在安全隱患。自從當地開展專項整治后,這一情況得到改變。
在過去,甘孜由于歷史原因,解決矛盾糾紛往往依賴千百年來形成的習慣,草場邊界、蟲草采挖等民事糾紛或沖突發(fā)生后,總會有少數人把事情往民族宗教問題上引。“堅決防止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依法治國背景下,省委發(fā)出強音,鮮明提出把依法治藏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為實現藏區(qū)長治久安的根本抓手,把依法治理貫穿藏區(qū)工作各個方面,努力把藏區(qū)各項事業(yè)納入法治化軌道。
近3年來,在甘孜處處能看見學法普法的生動場景。一些宣講隊把法律知識編成漢藏雙語“脫口秀”,深入基層演出;一些法院在牧民聚居地建立流動法庭,讓旁聽的牧民看到現代司法在解決矛盾糾紛中的公開公正公平;一些地方把民間人士、高僧大德、家族長者聘為人民調解員,開展法治培訓,使他們的調解建立在法律框架內。在2014年廣泛開展“法律七進”活動中,我州以點帶面,層層推進,通過拍攝微電影、開設公共微信平臺、建立官方微博等形式,增強宣傳工作效果,提升宣傳層次。如今,甘孜群眾解決矛盾糾紛的觀念正在發(fā)生變化。“現在遇矛盾糾紛,村民都會想到要聘請律師解決。”道孚縣八美鎮(zhèn)干部說。
目前,沒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的意識在我州深入人心,依法治州重在厲行法治的觀念漸成廣泛共識。
國慶節(jié)剛過,色達縣洛若鎮(zhèn)群眾就迎來了州里的法律“七進”宣講團,除了要普及法律知識,講師王曉紅還增加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依法治藏”的內容,“要把中央的精神普及給基層群眾。”
廣宣傳,12000場次“法律七進”接地氣
“發(fā)生矛盾對著干,勢力不濟裝軟蛋。表達訴求開口難,不懂法律行為蠻。”這首流傳在鄉(xiāng)城縣青德鎮(zhèn)的順口溜,反映了當地群眾原來“法盲”時的苦楚與無奈。
不過,短短幾年,法治觀念已經在這里“生根發(fā)芽”。
為讓基層群眾學法知法守法,從“六五”普法開始,我州就加大對公職人員、寺廟僧尼、基層群眾和在校學生“四個群體”的普法力度。從2013年9月起,該州先后依托 “藏漢雙語法治宣講團”和“馬背法治宣講團”等20個普法宣講團,開展“法律七進”宣講活動12000多場次,服刑人員“現場說法活動”50多場次,“藏漢雙語入寺法治宣講”2600多場次。同時,“法律七進”活動拓展到外出務工群眾集中地,做到“動態(tài)普法,法隨人行”。
除了法律趕集、法治講堂、法治長廊、模擬法庭、現身說法等常規(guī)宣傳,甘孜州還主動借力新媒體平臺,通過拍攝微電影、開設公眾微信平臺、設立官方微博等形式,增強了法治宣傳的普及度和接受度。
從以前不懂法到現在成為村里的法律“專家”,康定市朋布西鄉(xiāng)日頭村村民次仁多杰用了三年時間,除了從法律宣講中獲取知識,他平時還經??锤鞣N媒體的普法節(jié)目。
“老百姓的事兒都是一地雞毛的小事兒。但許多都考量著我們的法律意識和思維。”次仁多杰說,就是要讓群眾養(yǎng)成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靠法的習慣。
帶好頭,黨委政府陽光施政彰顯示范效應
火車快不快,全靠車頭帶。實現“法治全域化”,各級黨委政府的示范效應不能忽視。
在年初舉行的依法行政會議上,州政府首次與各縣(市)政府和州級主要行政執(zhí)法部門簽訂了《依法行政責任書》,嚴格落實行政首長作為行政執(zhí)法第一責任人的制度,構建了以重大案件審理、重點行政決策管理等12個執(zhí)法管理流程為核心的標準化執(zhí)法管理體系,將執(zhí)法要求貫穿于“事項、流程、崗位、職責”整體運行的全過程。同時,建立和完善了法律專家、顧問以及群眾廣泛參與決策的常態(tài)機制,會前學法、法治部門列席會議、重大決策前法律咨詢和科學論證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程序。
該州還運用自治立法這個“特殊權力”,堅持立、改、廢并舉,推進自治立法工作實現頒布實施一批,完成報備一批,正在加快一批。目前,《甘孜藏族自治州藏傳佛教事務條例》等3部條例已頒布實施,7部自治條例完成報批或正在加快制定。先后出臺《法治甘孜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法治甘孜建設的意見》、《法治甘孜建設重點工作實施方案》等132個系列相關文件,為依法施政打好鋪墊。
在推進依法行政陽光工程中,全州組織開展了行政審批項目清理,保留行政許可項目238項,取消和調整行政許可項目286項。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長效機制,建成法制監(jiān)督系統(tǒng)、外網權力公開平臺、行政權力數據庫等一系列管理平臺,行政權力運行得到全方位監(jiān)督,通過推行“首辦服務”、“法律進大廳”、窗口作風專項整治,進一步改善了政務服務環(huán)境,提升了群眾滿意度,樹立了“法治政府”新形象。
出鐵拳、下狠手,彰顯法治權威和尊嚴
“推進依法治州,不僅要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還要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強有力的法治手段遏制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州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向秋說。
清理槍爆隱患、整治非法回流人員、規(guī)范流動人員管理,依法打多發(fā)性侵財犯罪;
整治違法改拼裝貨車、“打源破網”專案攻堅、清理非法民間組織……
在“10+1”專項行動即將收官之際,我州今年9月啟動實施了“綜合治理四大專項行動”和“社會依法治理常態(tài)化治理專項行動,“正” 與“邪” 的較量、“治”與“亂”的博弈從此向更深更廣的領域展開。
行動開展以來,共破獲各類刑事案件59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68人,追回各類逃犯216人;繳獲贓款贓物價值1191萬元,擋獲被盜搶機動車458輛;繳獲毒品4791克;查處治安案件996起,行政處罰1559人,開展治安亂點整治1197次,重點工程建設領域治安環(huán)境整治421次;排查掌握非法改拼裝大中型貨車7296輛,并全部完成整改;取締非法民間組織51個。
一系列綜合整治行動,彰顯了法治權威,優(yōu)化了發(fā)展環(huán)境。初步實現了“打擊一個,震懾一批;整治一片,穩(wěn)定一方”的目標,強力推動了甘孜由短期整治轉入常態(tài)法治的進程。
“依法治州,還離不開一只忠于法律、作風過硬的政法隊伍。”2012年以來,全州緊跟群眾工作全覆蓋步伐,大力推進政治建警、素質強警、文化育警、從嚴治警、從優(yōu)待警,以集中整訓、輪值輪訓、技能培訓、專題講座、實戰(zhàn)演練等形式,強筋壯骨,歷練隊伍。還著力解決了“為誰掌權、為誰執(zhí)法、為誰服務”的根本性問題,鑄就了一只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法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