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2年05月16日
本網訊 近年來,瀘定縣委、政府因地制宜大力發(fā)展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創(chuàng)一個品牌、帶一片產業(yè)、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加快推進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激發(fā)鄉(xiāng)村振興活力。當下,該縣“仙人掌經濟”正成為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沿該縣冷磧鎮(zhèn)街道逆河而上,記者在冷磧鎮(zhèn)桐子林村幸福壩組千畝仙桃基地看到了次第生長的仙人掌。它們一叢緊挨著一叢,很是茂盛。瀘定縣農牧農村和科技局工作人員辜偉表示,每到夏季,仙人掌頂端,就會掛滿青黃或淡綠的果實,經過這些年的發(fā)展,“仙人掌經濟”已成為瀘定百姓實現增收致富重要渠道之一。
仙桃為橢圓狀球體,以爽滑、清涼、味美可口和清熱、解暑而深受人們青睞。幸福壩組千畝仙桃基地成立于2013年,基地產出的仙桃是當地第一個名優(yōu)土特產品牌,已通過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認證。仙桃的種植為該村破解了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的難題,更為該村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每年八九月,幸福壩組的仙桃陸續(xù)上市,本地人和游客都喜歡買來嘗鮮。
“仙桃一成熟,商販就來基地收購,一個仙桃可賣一元錢,品相好的,價錢更高,一畝仙桃保守收入至少在2萬元以上。”村民高開紅告訴記者。
如今的寶地,卻是曾經的荒山坡。過去,這片坡地雜草叢生,坡度都在80度以上,干旱、土地貧瘠、亂石嶙峋,根本沒有開發(fā)利用價值。后來,在瀘定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桐子林村委會通過市場調研,發(fā)現仙桃產量和營養(yǎng)價值高、市場需求旺盛、風險不大,于是在村里大力推廣種起了仙桃。目前,千畝仙桃基地屬于桐子林村集體林地。
昔日荒山坡有了出頭日,種植仙桃讓當地村民們嘗到了致富甜頭。高開紅希望能擴大仙桃面積,進一步拓寬仙桃銷售渠道,讓仙桃走向更大的舞臺,更好帶動百姓增收。
說起“仙人掌經濟”帶來的好處,76歲的村民謝向東喜笑顏開?!胺N植仙人掌的好處太多了,第一它不占耕地,荒山坡上就能種植。第二它成活率高,種植不用花費太多精力。第三它是綠色食品,市場前景有搞頭?!敝x向東告訴記者,年輕時幸福壩組就有野生仙人掌,那時從沒想過有一天仙人掌會幫助自己掙票子。今年,謝向東家種了4畝多仙人掌,等到仙桃采摘時節(jié),他和家人打算通過網絡售賣,因此他希望政府能提前開展相關電商培訓。
瀘定地處大渡河流域,海拔1500米以下的區(qū)域存在氣候干燥、土壤貧瘠、植被覆蓋率低、水土流失嚴重等問題。仙人掌的栽種,成為當地破解這些難題的妙招。種植仙人掌不但有效改善了瀘定干旱河谷生態(tài)脆弱環(huán)境,減少水土流失,而且除了直接銷售果實,還連帶開發(fā)出了果汁、果酒、面膜等高附加值產品。
為助力百姓仙人掌種植,瀘定縣農牧農村科技局給予仙桃種植戶150元/畝的補助,并通過浙江援建、蒲江援建、“瀘定仙桃”國家地理標志等,進一步打響品牌。今年,該縣已將仙人掌產業(yè)納入《瀘定縣鄉(xiāng)村振興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將利用全縣適宜荒山荒坡規(guī)劃種植仙人掌3萬畝,預計產量達4.5萬噸,預計產值27000萬元。
同時,瀘定縣不斷完善基礎配套,進一步夯實仙人掌產業(yè)基礎。當下,該縣已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仙桃種植基地實現監(jiān)控設備安裝全覆蓋,可對仙桃生長過程實行全生命周期溯源。此外,該縣還在仙桃種植基地周邊建成冷藏保鮮庫,構建了強有力的冷鏈物流體系。
在鄉(xiāng)村振興浪潮中,如何讓“仙人掌經濟”再度釋放魅力,更好守牢當地百姓的“錢袋子”?冷磧鎮(zhèn)副鎮(zhèn)長侯明峰認為要聚焦市場競爭,為此他建議,要針對新形勢下的消費需求,積極推進農特產品精深加工,進一步延長產業(yè)鏈,提升產品附加值,并針對新形勢下的消費模式,擴大和深化電商體系建設,搭建影響大、品質優(yōu)的電商平臺,拓展瀘定精特農產品銷售渠道,以此打開更大的省內外市場。
記者 蘭色拉姆
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