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1年03月04日
朱德總司令和五世格達活佛聯(lián)誼塑像。 劉炳科 攝
蹲點點位
朱德總司令和五世格達活佛紀念館
歷史評價
紅軍和甘孜老百姓結下的深厚情誼,在長征史上留下了難忘的一頁。朱德總司令與五世格達活佛之間結成的“軍愛民、民擁軍”的千古頌歌至今傳唱,而甘孜會師也成為紅軍長征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劉炳科 四川日報記者 蘭珍
甘孜州甘孜縣是一片浸潤著紅色基因的革命圣地,甘孜大會師的恢宏氣勢,朱德總司令與格達活佛的友誼佳話,濃墨重彩地書寫了長征精神的甘孜篇章。
1月30日,在甘孜縣融媒體中心主持人拉姆的帶領下,記者走進了位于縣城旭日嶺民族風情村內的朱德總司令和五世格達活佛紀念館,近距離感受了85年前那段厚重的歲月。
一次勝利大會師
“甘孜勝利會師,壯大了北上共同抗日力量,為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奠定了基礎?!备首沃菸h史研究室副主任王佐介紹。
1936年1月,紅四方面軍南下在雅州(今雅安)百丈關受挫,實力銳減,東進、南下,就地發(fā)展均無可能,于是原則上采納中共中央所提出的西進,策應二、六軍團,揮師北上的上策,發(fā)布《康道爐戰(zhàn)役計劃》。2月下旬,劉伯承為中國抗日紅軍先遣軍司令員,率紅三十軍翻越黨嶺雪山向道孚挺進。3月1日,紅三十軍攻占道孚,打開了揮師西進的大門,30日順利進入甘孜縣境。
1935年11月,紅二、六軍團在任弼時、賀龍、關向應、王震、蕭克等同志領導下,從湖南桑植劉家坪和轎子埡地區(qū)出發(fā)開始長征,經過數(shù)月艱苦轉戰(zhàn),于1936年4月巧渡金沙江,跳出敵軍包圍。4月底,翻過玉龍大雪山,到達中甸,因滇西北人煙稀少,給養(yǎng)困難,部隊分成兩個縱隊向甘孜前進,紅二軍團為左縱隊經得榮、巴塘、白玉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紅六軍團為右縱隊,經鄉(xiāng)城、稻城與紅四方面軍派出策應的三十二軍在理化(今理塘)甲洼會師。7月2日,紅二、六軍團齊集甘孜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
會師后,紅二、六軍團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賀龍任總指揮,任弼時任政委。隨后,紅二、四方面軍在甘孜縣城郊舉行會師大會。會上,朱德講話,號召大家團結一致,克服困難,繼續(xù)北上。
7月3日,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下達了《北上抗日的政治保證計劃》,展開了北上前夕的進一步動員和組織工作。7月4日,紅軍總部離開甘孜,向東谷方向轉移。
甘孜會師共計費時7個月零10天,行程約1萬里,取得了長征入康的勝利,甘孜會師也成為紅軍長征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兩大主力紅軍會師北上,打破了敵人妄圖把6萬多中國工農紅軍困在康藏高原的陰謀,為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完成偉大的萬里長征奠定了基礎。毛澤東指出:“長征一完結,新局面就開始”。從這個意義上說,紅二、四方面軍甘孜會師是一次成功的勝利大會師。
軍民結下深厚情誼
紅軍在甘孜期間,全縣除扎科、奪多、下雄鄉(xiāng)外,都留下了紅軍的足跡。紅軍在甘孜發(fā)動群眾,籌集糧草、整訓隊伍,做了大量工作。經過黨的教育,涌現(xiàn)了一批真心實意擁護紅軍、替紅軍辦事的積極分子。
據(jù)甘孜縣史料記載,紅軍在甘孜期間,朱德先后9次與五世格達活佛長談。一次又一次的交心懇談,使得朱德和格達活佛成了親密的朋友并維系終生,譜寫了一段在漢藏同胞間久久傳唱的民族團結之歌。
同時,為較好地發(fā)揮積極分子作用,團結宗教和民族上層人士,安定社會秩序、發(fā)展生產、支援紅軍北上抗日,經過籌備,1936年3月至4月,紅軍在當?shù)貛椭贁?shù)民族建立了各級博巴政府。據(jù)甘孜州委黨史研究室表示,博巴政府的建立,是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策略路線的勝利,也是黨的民族平等團結的重要形式。
甘孜縣博巴政府在紅軍顧問的指導下,成立了為紅軍北上籌集糧食的糧農組織。博巴政府派出干部和積極分子,同紅軍一道不辭辛勞、早出晚歸、挨門逐戶地宣傳動員。
紅軍在甘孜期間,博巴政府組織群眾為紅軍搓羊毛、織毯子、炒青稞、磨糌粑,教紅軍用皮火筒吹火、用鐵火鐮取火等方法。在絨壩岔,每天到紅軍駐地搓羊毛的婦女有近20人,拖壩、甘孜、生康和絨壩岔的磨房都優(yōu)先為紅軍磨糌粑。紅軍北上時有10多名藏族青年參加紅軍,原青海省副省長扎西翁須就是那個時候參加紅軍的。
初步統(tǒng)計,甘孜全縣總共支援了紅軍上百萬斤的糧食,百余計的牦牛與馬匹,為紅軍的休整和北上解決了很大困難。紅軍走時,甘孜縣還支援了數(shù)十頂帳篷,選派了向導140余人,把紅軍送到東谷、色達、阿壩等地,有的還送到甘肅,沿途幫紅軍拾柴、生火煮飯,親如兄弟,有的向導毅然跟著紅軍走上了抗日戰(zhàn)場。